时事评论背景: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紧急召开全国老楼危楼安全排查电视电话会议,针对近期发生的老旧楼房垮塌事故情况,部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老楼危楼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要求各地要认真细致做好排查工作,确保不漏一栋、不漏一户,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全部整治到位。
时事评论观点:
住有“安”居,是住有宜居的前提,因为房屋安全事关重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亦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然而,近期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遵义市汇川区、遵义市红花岗区和天津市西青区,相继发生房屋垮塌事故。现实再次警醒我们:住宅安全,人命关天。
事后究责,也许能杀一儆百;防患未然,更契合公共利益。老楼危楼容易出问题,无非三种肇因:要么是建筑质量的“历史问题”,要么是装修使用中的“私拆乱建”,要么是不可抗力的意外荷载。但不管怎么说,大多危险的累积,总有一个可察可控的过程。正如“海恩法则”所言,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居民平时的反馈、楼房发出的信号,这些“先兆”与“隐患”,如果能纳入常态监管的视野,也许风险就不至于如此频仍而惊悚。
老楼危楼体量多大、潜藏风险究竟多少?不沉下身子摸排查勘,还真是难以窥见端倪。据介绍,此次老楼危楼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的重点是建筑年代较长、建设标准较低、失修失养严重以及违法违章建筑。排查整治将在去年全国老楼危房排查的基础上全面进行,确保覆盖全部、不留死角。但实际上,近年出事的所谓“老旧居民楼”,多不过20年左右的年纪。这也提醒职能部门,全面排查的“面”还是该尽力广一些、深一些,看得见的“楼歪歪”、“墙脆脆”固然要警惕,貌似正常的楼房也应该有常规体检的制度来兜底。
有一点是肯定的:平时上点心,总好过事发后拍桌子瞪眼睛。千万别楼一倒,检查就来到,等到事件翻篇过去,又恢复了“无视模式”。这种“闹出人命—领导重视—雷霆问责—烟消云散”的做派,看起来痛心疾首,但如果不诉诸刚性的制度,不过就是一阵痛、一阵风。在少数地方、某些领域,这种权力偏好并不鲜见。譬如矿业生产上如此,食品安全上如此,校园安全亦是如此。声势浩大的大检查,固然能揪出一些问题,但如果只是靠临时检查来防微杜渐,不仅执行成本高,也毫无效率可言。
发现问题,能补漏的补漏,能找到“事主”的,问责也不能含糊。财政要出钱,司法要出力,地方部门更要因地制宜,拿出常态的制度安排,将住宅体检作为房地产发展的天然配套环节。“急时抱佛脚”式的大排查、大整治固然必要,但“常”“长”二字,更是严实的功夫所在,住房安全关系千家万户,自然懈怠不得!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