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管内癌发生于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 导管明显扩张,癌细胞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底膜完整。由于乳腺放射影像学检查和普查,检出率明显提高,已由过去占所有乳腺癌的5%升至15%-30%。根据组织学改变分为粉刺癌和非粉刺型导管内原位癌;
①粉刺癌(comedocarcinoma) 一半以上位于乳腺中央部位,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灰黄*色软膏样坏死物质,挤压时可由导管内溢出,状如皮肤粉刺,故称为粉刺癌。由于粉刺癌间质纤维化和坏死区钙化,质地较硬,肿块明显,容易被临床和乳腺摄片查见。
镜下,癌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嗜酸,分化不等,大小不一,核仁明显,伴丰富的核分裂象。癌细胞呈实性排列,中央总会查见坏死,是其特征性的改变。坏死区常可查见钙化。导管周围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细胞浸润。
②非粉刺型导管内癌(noncomedo intraductal carcinoma)细胞呈不同程度异型,但不如粉刺癌明显,细胞体积较小,形态比较规则,一般无坏死 或仅有轻微坏死。癌细胞在导管内排列成实性、乳头状或筛状等多种形式。管周围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亦不如粉刺癌明显。
经活检证实的导管内原位癌如不经任何治疗,20年后,其中30%可发展为浸润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导管内原位癌都能转变为浸润癌,如转变为浸润癌,通常需历经几年或十余年。转变为浸润癌的几率与组织类型有关,粉刺癌远远高于非粉刺型导管癌。
(2)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小叶原位癌发生于乳腺小叶的末梢导管和腺泡。扩张的乳腺小叶末梢导管和腺泡内充满呈实体排列的癌细胞,癌细胞体积较导管内癌的癌细胞小,大小形状较为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像罕见。增生的癌细胞未突破基底膜。一般无癌细胞坏死,亦无间质的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
约30%的小叶原位癌累及双侧乳腺,常为多中心性,因肿块小,临床上一般扪不到明显肿块,不易和乳腺小叶增生区别。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几率和导管内原位癌相似。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