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值得的
有人说当年本科毕业时可以进四大、银行、基层公职机关,而读完硕士以后门槛陡然提高,不仅没有学历优越感,还少了先发优势--当年的同学很多已经在新岗位上站稳脚跟,而自己还不知道能否有合适的工作。
学历越高越希望直接工作、越追求稳定,越看中专业的相关性,国企对学历、专业的要求更高。从个人和人才市场两方面看出,研究生学历对于求职起到正向推动。
坚定这条路,走下去,直到光明出现,这就是考研人追求的目标。
研究生:只是平台和门槛
时过境迁,研究生招生不管从规模数量还是从培养目的、教学方法、人才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不同。近几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逐渐增高。
在以学术指标衡量高等院校培养质量的体制下,求职诉求与教育目标不匹配,造成研究生在校期间的角色错位,跟导师发论文还是找个实习机会。学术标准与职业诉求的矛盾已经非常明显。
考生选择:把握大方向、减少细分项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考研择校中被关注度居前的10所高校中厦门大学居首。清华大学排名仅列第五,主要原因应该是以工科为主,同时报考难度较高。而北京大学由于报录比较大,难度高,关注度未进入前十。
选择竞争压力小的院校为目标,是大部分考研人的一般心理,但是又放不开名校光环、繁华都市的种种诱惑,总想能够打个擦边球,寻找热门院校的冷门专业或者处在优越地理位置的非名牌院校。
解决报考选校的唯一方法是把握大方向、减少细分项。选择何种院校、专业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而非外部影响。
首先,成绩是硬道理。
其次,量力而行,运用有效手段合理评估自身。
再次,不跟风,也不特立独行。
对于考生本人来说,除了学习知识以外,综合素质、人脉关系、社会资源等各方面的提高,都是研究生教育所能增加的“软实力”。聪明的考生不能寄希望于制度本身发生根本变化,至少目前状况无法随意愿转变。顶住双重标准带来的考验,突破自我,才能斩获成功。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