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近年来,网络文学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网络文艺的重要类型,广受众多文学爱好者及青少年喜爱。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6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数已达2.89亿,较2013年年底增长1498万人,网民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5.8%,这意味着近一半网友阅读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有助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发展,对繁荣文学创作,引导文艺创新,提升数字出版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点,丰富网络内容建设,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必须看到,由于网络文学盗版能给盗版商以极大利润,因此当前网络文学面盗版问题愈演愈烈,这给原创网站和网络文学的发展带来很大冲击。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网络文学盗版手段多样,例如:网络爬虫、图片下载、拍照、截图和手打等。打击盗版取证困难,因此造成诉讼和执法盲点。部分搜索引挚钻法律空子公开盗版,并有联手网站共同谋取利润的嫌疑,但由于没有试用的法律依据,其盗版责任也无法追究。
网络文学一般的题材形式是大众喜爱的言情、武侠、玄幻、侦探、惊悚等通俗文学形式。它正是要通过通俗文学表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与传统文学抢占市场,培育自己的读者,创造经济价值。但是在付费阅读形式出现后,网络写手及文学网站为了吸引读者,对于网文的题材和内容过度商品化,盲目迎合市场,使得文本质量下降。
在网文的付费时代,速度就是网络作家的生命,为了获得点击量和收入,每月将近20万字的写作量耗费了网络作者的创作激情,也磨损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很多网络写手只是在不停地码字,而对文本的构思却极度匮乏,网文的照搬套用现象逐渐增多。
网络信息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地接触报纸、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是属于快餐式而不是精神贡品或精神图腾。在互联网上这种审美趣味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多网络文学作品在审美趣味上趋向一种嬉戏、幻想、怪诞、放纵、反权力、反历史、反文化、反时空等等巴赫金所称的狂欢的特征。例如,一些都市恋情文章中,对于黑社会描写非但没有反对的意思,反而表现出向往的态度;言情小说的简介经常以一些露骨的描写作为噱头,吸引读者。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条曲折的道路,要想让网络文学走向成熟,就要正视并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法制逐步完善的当代中国,强调网络文学维权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法律法规方面对网络文学进行说明和规范,以达到对网络文学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网站或个人进行处理,做到有法可依。网络发展速度之快,可能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做到所有网络纠纷都能找到明确的法律依据,关于网络文学版权等的立法,只能做到尽可能完善。
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各种媒体的宣传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媒体报道反映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各大主流媒体应切实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混乱、不健康的价值观念予以正确引导,从根本上改变网文中存在的审美趣味低级化问题。同时引导读者拒绝肤浅、低级的文学垃圾,阅读那些真正优质的网络文学,让网络文学形式真正服务大众。
总的来说,网络文学的商品化特征已经渗透到网络文学的各个方面,有正面的也有负的。在经济影响力巨大的今天,如何规范好、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为文学服务,还需要各方人士的一致努力。
假如你是文化部的工作人员,请拟写一份《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6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网络文学是依托互联网创作和传播文学作品的新形态,近年来,网络文学迅速发展,广受众多文学爱好者及青少年喜爱。同时必须看到,目前网络文学也存在数量大质量低,抄袭模仿、内容雷同,侵权盗版屡打不绝,市场主体良莠不齐,市场监管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推动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发展,对繁荣文学创作,引导文艺创新,提升数字出版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点,丰富网络内容建设,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切实加强版权保护。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监管,持续打击网络文学作品侵权盗版行为,保障著作权人合法权益,构建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大版权保护宣传力度,引导产业链各环节及社会公众树立和强化版权保护意识。
二、把握正确导向。引导网络文学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作为创作表现的主体;引导网络文学创作植根现实生活,倡导网络文学创作塑造美好心灵、引领社会风尚,使网络文学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等方面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各地新闻出版部门要紧紧依靠网络文学工作者,切实加强对网络文学工作的指导和扶持;从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营造有利于网络文学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