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16〕9号)及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招生计划
2017年我校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为222人,其中学术型100人,专业学位122人;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为75人。
二、复试条件
(一)凡参加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符合下表条件的,且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均有资格参加复试。
(二)符合国家规定,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提交调剂志愿并经我校同意接受复试的调剂考生(调剂办法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三、复试原则
复试是进一步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专项技术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录取工作的重要依据。我校将按照“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精神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四、复试时间
2017年4月7日—9日
五、复试组织管理
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下设复试工作小组。
1、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负责对本校复试工作的领导、监督和统筹管理,研究决定重大问题。
2、复试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复试录取工作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各专业复试小组进行相应考核工作。
3、专业复试小组在招生领导小组及复试工作小组指导下,具体实施面试和综合能力等考核。负责制订考生面试和实践能力考核的程序、内容和评分标准。复试应做到要求、办法和结果三公开。
六、复试主要方式和内容
(一)全日制学术型
1、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休闲体育学、体育新闻传播学和运动康复专业复试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①专业笔试:笔试科目参照《广州体育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②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200分(其中专业知识面试150分,综合素质面试50分),专业知识面试重点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综合素质面试是考查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能力、言谈举止、表达和礼仪,以及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每人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
③外语笔试:满分为100分,主要考查考生外语听力、语法、词汇、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
2、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复试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①专业笔试:笔试科目参照《广州体育学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②专业技术、理论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为200分(其中专业技术测试100分,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面试100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和体能训练方向计分方式同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不进行术科加试)。专业技术测试重点考核考生专项运动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面试考查考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以及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能力、言谈举止、表达和礼仪,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③外语笔试:满分为100分,主要考查考生外语听力、语法、词汇、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
(二)全日制体育硕士和非全日制体育硕士
按照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拟将该类别与全日制学术型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一般理论与方法、体能训练方向除外)考生一同进行面试,即复试的面试内容与全日制学术型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相同,专业技术测试科目由考生自主选择,笔试内容维持不变。
请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且达到复试基本分数要求的考生到研究生部网站主页“下载文件”下载填写“1.3.6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考生参加学术型面试专业(方向)登记表”,考生亲笔签名后于3月24日前传真或邮寄到我校研究生部。
(三)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笔试科目为《新闻传播学实务综合》,面试与“全日制学术型体育人文社会学”形式相同。
(四)联合培养研究生
各专业复试形式和内容同全日制学术型,并与全日制学术型相关专业考生一同考试。
(五)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笔试),两门考试在一个时间段进行,时间为3小时,每门成绩满分为100分。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其中任一门考试不及格者将不予录取。
(六)体检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执行。
(七)初试、复试成绩权重
复试成绩(400分)=专业笔试成绩(100分)+专业面试成绩(200分)+外语笔试成绩(100分)
入学考试总成绩=初试成绩(500分)+复试成绩(400分)×5/4
(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的比例为1:1)
七、录取原则及办法
(一)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医学、休闲体育学、体育新闻传播学和运动康复专业考生分别按该专业的入学考试总成绩排序;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按照各研究方向入学考试总成绩排序(其中第1-3研究方向合并排序),体育硕士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不分专业领域按照入学考试总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专业学位的优先排名录取,调剂的续后排名录取。总分相同则以第一志愿报考我校或第一志愿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优先录取)。
(二)对有特殊才能和突出贡献的考生,如在国际或国内体育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或在相关领域发表过较高水平学术论文,录取时予以优先考虑。
(三)对少数民族地区定向或委托培养、且符合基本培养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照顾。
(四)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在复试时进行,若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考试违纪、作弊、体检或思想道德品质等不符合录取要求,一律不予录取。
八、调剂
今年我校部分缺额类别和专业接收调剂,额满截止。考生统一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进行申请。按照有关规定,调剂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剂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申请调剂到其他类别或专业确认接收后,不再参加原专业排名录取,仅在调剂后的类别或专业中排名录取。各类别具体安排如下:
(一)全日制运动医学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接收报考外单位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考生调剂,其中运动医学调剂考生应有医学相关专业背景。
(二)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领域只接收报考我校全日制学术型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考生调剂,社会体育指导领域可接受报考我校全日制学术型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和报考我校全日制具有体育背景的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考生调剂,建议未被接收的考生调剂到我校非全日制。报考我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考生调剂到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确认接收后,其复试内容不变,仍同原专业或方向考生一同复试。
(三)非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接收报考本单位和外单位的考生调剂,并优先接收报考本单位的考生调剂。报考我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确认接收后,其复试内容不变,仍同原专业或方向考生一同复试。
(四)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康复专业各有1至2名缺额,同时接收报考本单位和外单位的考生调剂。
九、监督和复议
(一)实行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研究生复试工作小组对复试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复试结果全面负责,加强对复试录取工作过程的监督,严肃处理违纪违规事件。
(二)实行监督制度和巡视制度。纪检、监察部门对复试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监督。
(三)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复试基本分数线、复试工作办法、复试结果等信息应及时公示。
(四)实行复议制度,保证投诉、申诉和监督渠道的畅通。受理投诉和申诉时间是4月20日前,投诉、申诉电话:(020)38026838(联系人:沈彩群)、87553731(联系人:张明有)、38024322(联系人:李天豫)。对投诉和申诉问题经调查属实的,由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责成复试工作小组或专业复试小组进行复议。
十、学费与奖助学金
我校2017级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费每生每学年8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学费每生每学年10000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每生每学年12000元。
全日制研究生可参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生20000元/年,覆盖面4%左右)、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100%,分为三等,最高每生7500元/年,最低每生1500元/年)、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覆盖面100%,每生每年6000元)等奖助学金,另外还有助管、助研、助教和助理辅导员等系列奖助学政策。
今年是全日制与非全日制采取统一时间和标准考试的第一年,非全日制奖助政策暂未公布,届时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本办法未详尽之处,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2017年3月18日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