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现在考官在出题中可谓是套路越来越多,经常结合一些时政、古诗词、古文、俗语等。在古诗词系列中,尤为青睐。这一部分在考试中,从题面看,这个题目的提问很有创意,在题目审核中也容易通过,另一方面又可以考察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以及对哲学知识点的掌握,而不是死记硬背。
这一类题目,考生在答题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题目中的古诗词看不懂,尤其是古文中的语句,这里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背景原因在;另一方面一些同学找不到古诗词中的关键字,即使读懂了表面意思,但是依然做题错误。比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很多同学只读到了静,但是答案并不是讲“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而是阐述了声响反衬了安静,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样的类似的题目有很多,接下来结合题目,带大家了解下题目以及该类题目如何作答为好。
例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 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本题是大家熟悉的诗句,在这个题中,同样的月光却使得人们的比喻不一样,同样也会带来很多思绪,同样的月光,通过李白的描写,可以显得这么美。本题选择c选项,由于事物的变化多样,人的认知也是丰富多元的。本题最容易选错的是A选项,考生容易当作认识的主体性了。除非这个题目说月是故乡明。
以上的例子,同学们在做题中时常遇到。总结一下,这一类题目,不要慌张,找到语句中的关键词,即使题干诗词你不熟悉。比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乘舟侧畔千帆,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侧重点不同,揭示的哲学含义也不一样。前者是过程,揭示否定之否定,道路的曲折性;后者揭示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事物发展的方向。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