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2013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简介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网 阅读:1281 次 日期:2014-01-26 11:22:38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2013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简介”,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现有生态与环境科学、森林培育、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森林保护、植物学和森林资源管理6个系,开设有林学、森林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园艺9个本科专业,有林学(植物资源利用)和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2个专业方向。现有林学、生物学、生态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林学、生物学和生态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有生态学、植物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遗传学、微生物学等14个博士点学科,16个硕士点学科,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生态学、森林保护学和林木遗传育种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学院下设17个校级实验室,4个研究所,5个研究中心和1个研究室。其中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林学),6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部省级生态定位站。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4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3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千百万人才”3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3人,江苏省“333”工程首席科学家2人,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5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林业局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跨世纪学术带头人5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8人。近十年来,共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等各类毕业生共6000余名。目前,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2600余人。

目前,学院正承担着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以及部省级等课题200多项。主持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13项,部省级奖励42项。2000年以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和译著100多部。学院也积极吸纳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每年有众多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被立项和资助。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日、加、英、法、德、俄和瑞典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每年有20名左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公费资助到国外半年至一年的短期交流学习机会。

林学 ★江苏省品牌专业 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本专业依托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开展教学、实验、实习和科研活动。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林学、生态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掌握森林资源监测、评价技术和方法;熟悉大中型林场、苗圃、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运行机制;具备协调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发展旅游和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的基本能力;熟悉林木种苗生产和主要造林树种、经济林树木的栽培原理和栽培技术;基本了解国内外森林资源培育、利用及相关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从事林业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树木学、土壤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森林保护学和森林经理学等。

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林业生产、设计、行政管理部门,可从事林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资源调查、规划与管理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等工作,或在科研机构、高等或中等林业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并可到企业、农场、部队、城市园林等部门担任绿化、规划、管理等工作。

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江苏省品牌专业 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本专业依托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该学科是我国南方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拥有完善的仪器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成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监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

主要课程有森林水文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树木学、森林培育学(含种苗学)、水土保持原理、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力学、林业生态工程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程制图、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规划等。

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水利、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林业等行政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林学(植物资源利用)★江苏省品牌专业 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引种、栽培、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植物资源的成分分析、鉴定、制备和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技能,熟悉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的生产过程和管理环节,具备从事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植物资源学、生物制品工艺学与原理、天然产物化学与利用分析、新植物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植物解剖与生药鉴定、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

毕业生适宜到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及职业技术院校从事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

森林保护

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培养学生具备林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学、气象学、真菌学、昆虫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开展从事森林资源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与控制的研究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级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及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从事森林与观赏植物有害生物检疫和控制与管理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所依托的森林保护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始建于1952年,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在全国首批设立硕士点,1986年在全国首批设立博士点。目前本学科设有“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培训中心”、“江苏省有害生物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工程中心”。

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微生物学、树木学、普通动物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昆虫分类学、树木病理学、树木昆虫学、农药学、植物检疫学、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生态学等主干课程以及众多选修课程。

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林业相关行政管理

部门、科研单位、高等及中等农林业院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城市园林部门,各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或森防检疫站、防火办、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工作。

地理信息科学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以及森林资源监测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理论、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图像处理主流软件使用,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动态及产业发展状况。

核心课程有地图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技术与应用、GIS空间分析、GIS设计与开发、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经营规划等。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课堂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毕业生可从事区域与城乡规划、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监测与评价、交通运输与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等工作,也可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软件研发公司等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园艺

园艺专业依托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开展教学、实验、实习和科研活动。通过园艺方面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在园艺植物分类、遗传育种、植物繁殖、观赏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备从事生产、管理的基本技能。学制四年,授农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植物学、园艺植物分类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果树栽培、植物生态学、园艺植物种苗学、设施栽培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茶叶与茶艺、观赏树木栽培与养护、盆景与插花艺术、植物配置与造景、观赏植物保护学等。

毕业生适宜到农业、林业、园林、园艺等相关单位从事管理、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等方面工作。

生物科学★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生物科学专业的主要学科依托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生态学学科和森林保护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植物学学科,以及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生物学和林学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较好。本专业的平台还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林学博士后流动站。

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全面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又掌握现代生物学技术,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生物科学基础型高级专业人才。

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部门、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包括为研究生输送优秀人才),到农、林、工、医、食品、环保等相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

生态学★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识日益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专业主要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该专业依托生态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江苏省生态学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生态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

生态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基础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基础课程(生物方面:含植物、动物与昆虫、微生物、保护生物学等;生态方面:含森林生态、环境生态、湿地生态、恢复生态、城市生态与景观生态等;环境方面:含气象、污染生态、测量、土壤、遥感与GIS等)以及专业应用课程(生态工程与规划、环境监测与评价以及水土保持等)的学习,系统掌握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与重建、资源开发利用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接受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理论、方法和技能的系统训练。

毕业生可到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国土管理、规划设计以及农业、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学生也可继续攻读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与博士学位,成为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环境科学

培养学生掌握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系统训练,熟悉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了解环境科学的最新动态,具备一定的基础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的环境科学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有普通生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学、环境学、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遥感、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资源与环境法学、水土保持学、环境工程学(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处理工程)、生态工程学等。

毕业生适宜到各级环境与资源的管理和技术部门,农、林、水、土地管理部门、城乡规划部门、环境工程公司,以及高等学校与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技术。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成后能从事生物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品种改良、良种快速繁殖等方面的工作,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普通动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植物育种学、生物信息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课程。

本专业毕业后适宜到研究院所、高等、中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可在农业、林业、食品、环保、园林、医药、化工等企业及相关公司和政府机构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生物领域进一步攻读研究生。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开展教学、实验、实习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较扎实的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食品加工与贮藏、食品生产设备、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安全与检验、森林食品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与食品有关的生产、管理、检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在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应用食品科学原理与技术、现代分离技术、生物技术等进行森林食品资源综合利用、森林食品贮藏与加工、食品新资源开发、森林食品新工艺的研究,并具备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分析,以及进行食品产业化体系的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贮藏与保鲜、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学、软饮料工艺学、林产食品工艺学、粮油食品工艺学、畜产食品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感官评定、现代食品高新技术等。

毕业生适宜在与食品有关的各级检验及管理机构(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质量监督、海关、商检、卫生防疫等部门)从事产品分析、质量检验及控制等工作;到各类食品生产企业从事食品生产工艺设计、食品新产品开发、食品质量监测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在营养与食品安全部门、餐饮业的营养配餐部门从事营养与食品安全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足彩网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2024年江苏省高考招生录取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足球游戏_中国足彩网¥体育资讯$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