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成立于2003年。现有汉语言文学、广告学、传播学和汉语国际教育四个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点,还设有“国学研究所”、“人类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以及风行文学社、A+广告协会等学生社团。并承担基础课大学语文、中国文化概论、国学通论的教学,为全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重要支撑。
学院现有教师5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15人(含在读1人),校内兼职教师10人。青年教师均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近年来,学院教师教学和科研取得丰硕成果,曾获贵州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获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项目和1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出版专著30余部,在高层次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学院秉承学校“儒魂商才”培养理念,依托雄厚的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力量,以“务实、全面、特长、创新”为办学宗旨,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有特长、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院与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电视台、贵州天马广告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挂牌成立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学生近来在各项比赛中获国家级奖56项,省级奖216项;毕业生就业率也逐年上升。我院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一个努力奋进、不断拼搏、团结好学的集体。
随着学校国际化办学趋势的发展,学院与泰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互派留学生80多人次。
传播学 Communication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视野开阔、基础扎实,既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善于解决媒体沟通、设计与制作、策划与管理等问题的实际能力,具有前瞻、开放、全球化传播视野,能在新闻媒体、编辑出版、网络新媒体、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机构等相关领域从事媒体调查、媒体策划、媒体经营与管理、媒体设计与制作、新闻采编评等工作,有良好经济管理知识背景的现代高素质传播人才。
培养要求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身体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思维能力及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传播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基础理论和知识;较强的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和传播理论与知识进行社会调查与分析、新闻采编评、媒体设计与制作、媒体策划与管理及跨媒体作业的基本能力;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和扩展知识的基本能力;具有依法进行媒体经营管理的能力;具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交流能力;具有熟练掌握各种统计软件、图文设计软件以及媒体编辑软件的能力;具有宏观媒介视野、团体协作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基础的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
传播学学科导论、传播心理学、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史、舆论学、大众传播学、组织传播、网络传播、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人际传播、传播法规与伦理、网络新闻采编、报刊策划、图书出版策划、网络受众行为研究、网络媒介经营实务、户外新媒体、媒介专业英语、整合营销传播、文化创意产业、传播学研究方法、户外新媒体调查、视觉传播、新闻摄影、电视拍摄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与制作、网络舆情调查与监控、传播效果研究、多媒体节目制作、网络媒体经营实务等。
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实行4学年的基本学制;按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3-6年)。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文学学士学位。
广告学 Advertising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视野开阔、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善于解决广告与媒体行业传播问题的实际能力,能在广告、媒体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设计制作、广告经营管理、媒介调查分析等商业与文化传播工作,具有良好经济管理知识背景的应用型广告人才。
培养要求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身体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思维能力及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和广告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传播学基本能力;具有较好的广告文本表达能力、媒介分析能力、广告策划能力和广告创意表现能力;具有现代传播管理方面的知识,初步具备依法进行广告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具备获取和扩展新知识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
传播学学科导论、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中国文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广告调查与分析、广告心理学、广告策划、公共关系学、广告设计基础、广告创意、广告文案、数字图文设计、多媒体广告制作、广告心理学、广告媒体、新媒体广告、网络广告、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广告经营管理、广告法规、媒介经营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等。
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实行4学年的基本学制;按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3-6年)。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 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视野开阔、基础扎实,既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善于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问题的实际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办公室文秘、信息采编以及在报社担任记者、在学校担任教师等工作的有良好经济管理知识背景的现代高素质中文人才。
培养要求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身体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经济和专业思维能力及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包括: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具备语言和文学两方面组成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能力;具备文艺赏析能力、文艺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口才与沟通能力、信息采编能力、秘书公关能力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能力。
主要课程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文艺赏析能力:唐诗赏析、现代诗歌赏析、影视赏析、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鲁迅研究、基础写作、应用写作、口才与沟通、新闻采写、编辑理论与实务、摄影与摄像、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等课程。
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实行4学年的基本学制;按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3-6年)。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Foreign Languages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视野开阔、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有扎实的汉语和外语(英语、日语等)语言基础、宽厚的中外文化根基、良好的中国文化素养、全面掌握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系统理论与方法,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工作,有良好经济管理知识背景的现代高素质汉语国际教育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立足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依托学校雄厚的经济学学科力量,综合素质和特长个性并重,强调“优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突出人文素质培养。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身体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经济和专业思维能力及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掌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具备汉语和外语两方面的专业基础能力;具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口才与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外事活动能力、涉外信息处理等能力。
主要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导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音学、现代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学、语义学、文字学、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语言习得概论、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分析、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设计与技巧、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普通话教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国学经典选读、语言与沟通、英语听说、基础写作、英语读写、英汉互译、各国文化与礼仪、中西文化比较、对外交流发展史、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编辑理论与实务、传播学概论等。
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实行4学年的基本学制;按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3-6年)。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中国足彩网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