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64252143,传真:021-64253577
电子邮箱:zdgxy@ecust.edu.cn
学院网址:http://zdgxy.ecust.edu.cn/
专业名称:
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合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一、学院概况
中德工学院(Sino-German College of Technology)是华东理工大学的一个面向国际学科前沿,体现学科渗透与交叉,引进国外先进的、成功的高等教育培养方式,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多科性工科学院,同时也是华东理工大学面向全校加强与全世界德语国家在教育、科研、学生与教师互换等方面合作交流的平台。学院地点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学院的任务:一方面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过硬的实践技能,灵活的知识运用能力,具有国外教育经历,掌握丰富的国际学科发展信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并拥有中德双本科文凭的工程技术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在强化学校及教授的国际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方面起到推动与示范作用,在上海及全国形成自己对德交流的特色。
在对德合作交流方面,已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德国维尔兹堡大学、德国萨尔大学、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应用技术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奥地利莱奥本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关系消极关系并签署了合作交流项目协议,还与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等建立了稳固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包含合作培养双学位本科生、联合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交流本科生和交流硕士生等各种类型的合作项目。学院还于2005年12月成立了“中德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对德合作科研及基于合作研究项目的联合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迄今为止,中德工学院已建立起了一个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的中德合作(联合)培养体系及中德合作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
二、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专业
中德工学院现与德国两所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分别为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以及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
(一)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和专业
与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
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英文名称:Lübeck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网址:http://www.fh-luebeck.de)是德国最早设立的三所应用技术型大学之一,建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专业设置合理、办学质量较高、国际合作办学经验丰富,是中国教育部公开推荐的正规德国大学之一。该校地处德国历史悠久、风景宜人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吕贝克市,距汉堡约70公里。华东理工大学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自1989年建立校际关系以来,始终保持友好、密切、融洽和富有成效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互派教师、学生到对方讲学访问或学习深造,双方领导互访频繁,彼此具有深入的了解。
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的两个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及对应的两个中德合作本科专业,于2003年10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2007年12月通过了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复核(通过复核批文号:MOE31DE2A20030523O和MOE31DE2A20030524O)。2005年和2008年两次通过了德国高等教育机构DAAD评估,获得高度评价。第一次评估后,于2006年在德国被评为德中高校合作办学七大样板项目之一。第二次评估后,项目获得DAAD第二轮连续4年的政府资助。2009年11月,上述两个中德合作本科专业接受并无条件通过了德国办学资质和质量评估机构ACQUIN的国际办学资质认证,来自德国的评估专家组对上述两个本科专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致认为我校与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的这一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德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典范。经上海市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选,2012年3月,中德工学院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得到上海市教委表彰。
上述两个本科专业计划内招生,学制4年,第一阶段(第1-5学期)在国内华东理工大学学习(部分核心课程由德方教授承担),学生按规定完成并取得第一阶段所有课程学分,其中第4学期末须通过出国英语资格考试(G类雅思总分6.5分及以上,或托福71分及以上),可进入第二阶段(第6-8学期)到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学习。第一阶段主要采用英语及汉英双语教学,第二阶段全部采用英语教学,学生需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并完成论文答辩。学生因此可掌握扎实、灵活、熟练的英语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学生按规定修完所有课程及教学环节,成绩合格,获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文凭、学士学位证书,同时获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学士学位,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所获德方专业名称为Environment Engineering;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获德方专业名称为Information Technology。第二阶段不符合出国条件,4年全部在华东理工大学学习的学生,毕业时不能获德方学位。
本中德合作双学士学位项目学习费用低,4年全部学习费用为60000元人民币(中方学费)+5500欧元(交德方项目管理费)。因不符合出国条件第6-8学期在国内学习的学生,第6-8学期中方学费标准为5000元人民币/学年·生。迄今为止,该项目已连续招收9届学生,2004-2010级7届学生均按时于第6学期初赴德进入第二阶段学习。每届申请赴德学习的学生全部都一次通过德国驻华使馆留德人员审核部(APS)的审核,都一次顺利获得赴德签证。
(二)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合作办学项目和专业
与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合作举办的是“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
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英文名称:Clausth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德语名称:Technische Universität Clausthal,网址:www.tu-clausthal.de)建校于1775年,是德国著名的工业大学之一。学校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克劳斯塔尔市(Clausthal-Zellerfeld),该地区人文环境良好、自然环境优美。该校是公立大学,由联邦政府拨款办学,学校拥有优越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为学生完成大学学业提供了客观和物质上的保证。有许多中国著名学者曾毕业于该校,如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
华东理工大学与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的合作交流关系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两校在学科、专业及科研方向等诸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方面又有着广泛的互补性。上世纪80年代初,由我校派往该校攻读博士学位、高访或讲学的教师,回国后大多成为学校相关学科的资深教授。近年来,两校领导就新形势下发展双方战略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彼此了解信任,合作基础良好。
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现设有三大学院:自然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能源与经济工程学院,数学/信息与机械工程学院。共有本科专业12个,硕士专业16个,博士专业16个,其中,化学化工、采矿和石油工程等是其特色和强势学科。该校的教学及科研水平在德国大学中名列前茅。“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重点建设的体现该校特色的专业,具有授予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资格,具有很强的办学实力和很丰富的培养经验,在德国同类学校中位于前列,并早已通过专业国际认证。该校化学、化工、矿业、石油工程等专业实验室是国家重点投入建设的高水平实验室,每年承担大量欧盟、德国及企业的研究项目,科研实力雄厚。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过程中,不仅保证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十分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毕业生既能作为高级研究型人才升入硕士、博士继续深造,也能作为应用型人才为化工行业的众多企业所青睐。该校现有许多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办学及联合培养的项目,国际化办学经验丰富。
上述中德合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3年3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批文号:MOE31DE2A20131374N,颁发中方证书。
本中德合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计划内招生,学制4年。第一阶段(第1-4学期)在国内华东理工大学学习,第二阶段(第5-8学期)在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学习。
第一阶段主要采用汉语、汉德或汉英双语教学。学生按规定完成并取得第一阶段所有课程学分,并于第4学期初通过德方举行的德语笔试、德语口试和专业面试,可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分为两个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全部采用德语教学,学生需用德语撰写毕业论文并完成论文答辩。
学生按规定修完4年所有课程及教学环节,成绩合格,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对于第5-8学期在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学习,并按规定修完4年所有课程及教学环节,成绩合格的学生,根据我校与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有关该合作办学项目协议,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证书(Bachelor of Science),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所获德方专业名称为“Verfahrenstechnik/Chemieingenieurswesen”,“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所获德方专业名称为“Chemie”。第二阶段不符合出国条件,4年全部在华东理工大学学习的学生,毕业时不能获德方学位。
本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学习费用低,4年全部学习费用为60000元人民币(中方学费)+8000欧元(交德方项目管理费)。因不符合出国条件,第5-8学期在国内学习的学生,第5-8学期中方学费标准为5000元人民币/学年·生。
三、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优势与特色
(一)专业优势明显
1.中德合作“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
本专业是以环境友好理念为指导,以反应技术、分离技术、处理加工技术、安全防护技术、分析检测技术、监护控制技术以及综合治理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以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为特点的现代高技术复合型专业。注重将环境友好的思想和方法、综合防治的办法和措施、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实践运用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注重对学生的工程训练、能力培养以及先进的环境治理理念的培养。学生除学习和掌握化学化工、环境科学和工程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还要学习和掌握化学工程、污染物检测分析和控制、三废处理工程技术、防护工程技术以及机械、自动控制和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学习和掌握当前环境科学及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及研究进展,专业口径宽,适应面广。本专业培养以化学工业为背景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外向型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环境保护专业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实施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环境监测、水处理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及教育教学等工作,可以胜任国家各级环保部门、环保科研院所、环境检测站、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尤其是中外合资和国外独资等企业的环保部门工作。
2.中德合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
本专业是培养具有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及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和各类电子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现代高科技专业。强调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以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专业面宽,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渗透与交叉的色彩。本专业使学生在获得电气工程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前沿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受到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就业面广。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国内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信息工程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
3.中德合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
本专业侧重于培养掌握合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热能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熟悉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能独立从事化学理论、化学合成、化工生产工艺研究及新产品开发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本合作办学项目本科及硕士专业中德双方一脉相承,教学环节衔接合理、科学,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二)办学层次较高
计划内招生,高考一本线(全国重点大学分数线)以上录取,保证录取优秀生源。执行双方共同制订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既保证学生学到扎实的专业理论,又注重学生工程及应用能力的训练,符合我国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强强合作
合作双方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双方特色揉合和优势互补,各合作办学专业具有十分明显的“强强合作”的特点,不仅可办出水平,体现特色,而且还可双向促进对方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上引进德国优质教育资源,对我校加速培养具备国际专业视野和水平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意义更为深刻。
(四)“两段式”培养模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中德合作“两段式”培养模式融合了东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凸显并发挥双方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以瞄准国际前沿、学科渗透交叉和注重工程训练为主线,既体现华东理工大学厚基础、宽专业的特色,又秉承德国大学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工程训练的传统,辅以德方齐备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接受严格而系统的工程训练,在第二阶段学习中,还可实际体验德国社会的人文环境,以拓展视野、增进阅历、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日后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学生素质高
合作培养过程中,学生们良好的品格和优异的素质,受到中德双方大学及实习企业的高度评价。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各类各级奖学金;先后有60名学生荣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杰出成绩奖学金(Sur-Place-Scholarships)”。2010年10月,中德工学院德环070班娄辰同学在德国荣获2010年度“DAAD最佳国际学生”称号;2008年5月,德国《明镜》周刊以《一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刊文报道中德工学院德环041班朱羽廷同学刻苦学习的事迹。
(六)培养的学生得到众多国外大学认可
目前,学院已有2004-2008级5届学生顺利毕业,在学院已经毕业的学生中,半数以上学生在毕业时,以自己优异的成绩,被国外及中国香港地区的著名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继续深造,所录取的大学含: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15名),德国柏林工业大学(5名),德国斯图加特大学(11名),德国亚琛工业大学(2名),德国纽伦堡大学(2名),德国卡塞尔大学(4名),德国汉堡大学(4名),德国汉堡工业大学(11名),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1名),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4名),德国罗斯托克大学(1名),德国波恩大学(5名),德国哥廷根大学(2名),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1名),德国伊尔姆瑙工业大学(3名),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1名),德国图宾根大学(4名),德国帕德博恩大学(1名),德国包豪斯魏玛大学(1名),德国基尔大学(1名),德国达母施塔特大学(1名),德国维仕玛大学(1名),德国宾根应用科技大学(1名),德国科隆应用科技大学(1名),德国基尔应用技术大学(5名),德国斯图加特应用技术大学(7名),德国福特旺根应用科技大学(1名),德国奥芬堡应用科技大学(2名),德国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1名),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5名),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1名),德国弗赖贝格工业大学(1名),德国霍恩海姆大学(1名),德国马格德堡大学(1名),德国曼海姆大学(1名),德国慕尼黑工大新加坡分校(1名),德国帕德博恩大学(2名),美国纽约大学(1名),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2名),美国佛罗里达大学(1名),美国康奈尔大学(3名),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3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名),美国克莱姆森大学(1名),美国谢菲尔德大学(1名),美国辛辛那提大学(1名),美国杜兰大学(1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1名),美国耶鲁大学(1名),美国波士顿大学(1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3名),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1名),美国雪城大学(1名),英国剑桥大学(1名),英国帝国理工学院(1名),英国伦敦大学(1名),英国雷丁大学ICMA中心(1名),英国萨塞克斯大学(1名),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1名),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1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1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名),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1名),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1名),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2名),香港城市大学(2名),香港理工大学(6名),香港大学(4名),香港科技大学(4名),香港中文大学(3名),新加坡国立大学(1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1名);6名毕业生被国外公司录用就业,其中,1名在德国Adidas总部工作,1名在德国PRODEWA Software Gmbh工作,2名在德国Luebeck CBB工作,1名在德国EUROIMMUN(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工作, 1名在奥地利SMS Demag Technology Process Gmbh工作。其余学生学成回国后,绝大部分已被德资企业、中德合作企业及其他国内单位录用。
中国足彩网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