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概述
(一)德育概念
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等,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教育过程,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狭义的德育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的过程。
(二)德育意义
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工作是个体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
德育工作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德育工作的以上意义也可以用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来表达。
(三)德育目标
1.德育目标的概念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四)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
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通常,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三点∶一是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
2.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3.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的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4.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联系来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一)德育过程的结构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二)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指德育过程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和各要素、各部分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学习。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①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②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回学。③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